国际原油市场快讯


在伊朗与以色列冲突缓和后,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回落。不过,欧美进入夏季驾车出行旺季,加上美元走弱,使得原油价格自6月底以来出现反弹。WTI原油在7月8日重新升至每桶68美元上方。

然而,笔者认为,这轮反弹更多是短期因素推动,三季度油价仍面临下行压力。首先,OPEC+加快增产节奏,7月5日达成协议,8月起将增产约54.8万桶/日,远超市场预期,并可能在9月进一步扩大产量。尽管部分成员国执行力不一,但整体增产方向未变。

与此同时,美国原油产量有所回落,但仍难抵消OPEC+的增量。2024年,美国日产量达1320万桶,但2025年因油价走低产量略有回落。

地缘政治冲击正在减弱。“十二日战争”虽曾引发霍尔木兹海峡运输忧虑、推高油价,但当前运输已恢复,市场情绪趋于冷静。6月沙特出口创一年多新高。更重要的是,全球能源结构变化——供应多元化、储备机制完善,以及可再生能源崛起——正削弱传统中东冲突对油市的影响力。

需求端压力同样不容忽视。**随着特朗普政府上调关税范围扩展至更多贸易伙伴,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遭到削弱,石油需求预期下调。美国6月汽油消费虽出现季节性回升,但力度较往年偏弱。日均消费860万桶,低于往年旺季900万桶的常态。

裂解价差方面,美国柴油需求因航运线路延长而上升,柴油裂解价差升至每桶35美元;而汽油裂解价差却小幅回落,反映消费未能强劲支撑价格。

中国方面,5月原油进口同比和环比双降。尽管主营炼厂盈利回升、开工率逼近81%,但山东地炼企业的开工率已降至45%,显示中小炼厂依然承压。

综上所述,全球油市供需大概率将走向过剩格局。OPEC+为争夺市场份额持续增产,美国页岩油企业也可能因政策利好而重启增产,而消费端则受到贸易壁垒及能源替代的双重压制。短期旺季提振有限,油价难言乐观。

石化企业可关注芝商所WTI原油周度看跌期权,或运用上海能源中心的原油期货与期权工具,积极管理库存与下跌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