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的全球经济要闻速报

大家好,今天为您带来上周的全球经济要闻速报。

过去一周,多个国际机构发布最新经济展望,一致指向一个主题: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,尤其是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。
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、世界银行、联合国与经合组织相继下调了2025年全球增长预期。IMF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为3.3%,OECD为2.9%,联合国为2.4%,世界银行更悲观,仅为2.3%。虽有差异,但一致强调贸易壁垒与政策不确定性将压制增长,全球供应链也面临压力。

全球通胀方面,IMF预计2025年全球通胀为4.5%,但服务业价格仍居高不下;OECD和联合国均预测通胀温和回落,但强调地区差异加剧,尤其是美国关税带来的潜在压力。

在美国,经济数据喜忧参半。第一季度GDP年率下滑0.5%,创近年最差表现;但第二季度初步数据回暖,预估增长2.6%。6月非农就业增加14.7万人,但ADP数据显示私营部门反而减少3.3万人,就业结构分化明显。

制造业持续疲弱,ISM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低于50,价格压力仍在。而美联储则维持利率不变,并上调核心通胀预期至3.1%,下调全年GDP预估至1.4%。降息前景充满不确定性,市场预计最快9月才可能行动。

转向欧洲,欧元区第一季度经济小幅增长0.4%,失业率创历史低点。欧央行6月小幅降息,但对后续路径仍持谨慎态度。核心通胀依旧偏高,政策需继续平衡增长与物价。

而亚洲经济呈现明显分化。
在中国,通胀刚刚回正但仍显疲弱。制造业连续收缩,新增订单下滑,显示内需依然不振。中国央行通过逆回购和降准持续释放流动性,试图对抗通缩风险。

日本方面,通胀全面高于目标,CPI达3.5%,工资增长强劲,日本央行维持利率稳定并计划减少购债,年内仍可能再次加息。结构性通胀正在推动央行逐步退出宽松政策。

地缘政治局势方面,影响重大。
美国调整多项关税政策,一方面下调对英中商品税率,另一方面提高钢铝产品关税至50%。叙利亚制裁被全面终止,标志政策方向发生变化。

中东地区,以色列与伊朗短暂冲突虽迅速停火,但伊朗石油出口锐减,原油价格短线飙升15%。俄乌停火谈判艰难推进,西方态度仍不统一。

在金融市场,投资者情绪出现背离。
6月全球股市强势反弹,标普500和纳指双双创新高,主要由人工智能概念股推动。与此同时,经济数据和盈利预期并未同步改善,市场风险正在积累。

债市方面,全球债券回报正向,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略升至4.35%,反映出投资者对通胀和美联储立场的重新评估。美元小幅走软,欧元和日元保持震荡。

全球经济正处于多重压力交汇点。
增长放缓、通胀韧性、贸易壁垒上升,以及地缘冲突不确定性,共同构成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复杂局面。在这种环境下,各国央行和政府将需要更加灵活和审慎地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。